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沈阳哪里适合放生蚯蚓,沈阳市委统战部一行调研参访绍兴龙华古寺

发布时间:2024-02-17 10:41| 有867位朋友查看

简介:6月10日,沈阳市宗教局、沈阳文史研究馆于慈恩寺联合主办“纪念函可入沈370周年暨冰天诗社复社座谈会”,辽沈地区50余位文史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中央和省市十余家新闻单位进行了……

一、四川放生园放生青蛙

1、大菩文化浙江讯4月25日上午,沈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金翔,沈阳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杨书勇,沈阳市和平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杨艳丽,沈阳市铁西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春红,沈阳市委统战部政研室四级调研员郭靖时一行5人赴绍兴龙华古寺考察调研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工作。

2、绍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叶卫红,绍兴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黄浙平,绍兴市越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姿琴,绍兴市越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王永兴,绍兴市委统战部非公有制经济处处长郑巨双,绍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越城区佛教协会会长、龙华古寺方丈了成法师陪同参观调研。

沈阳哪里适合放生蚯蚓,沈阳市委统战部一行调研参访绍兴龙华古寺

3、大菩文化北京讯9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承办,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及各参展单位协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4、沈阳慈恩寺藏明版《大藏经》,作为珍贵古籍,首次在国家级大展上亮相。慈恩寺是唯一一个参展的汉传佛教寺院,寺院方丈盖忠大和尚出席开幕仪式。

5、开幕式结束后,盖忠大和尚前往展馆,仔细参观各展出作品。

6、作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慈恩寺,是辽宁省著名古刹,相传最早建于唐,后金天聪年间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慈恩寺内藏有明、清、民国等各时期佛教典籍。

7、在这些古籍中,最珍贵的当属两部两部木版“三藏”经典,分别是明北藏和清龙藏版本。此次参加国家大展的,就是其中的明版大藏经。

8、明代《大藏经》有三个官刻本,其中两部分别为“洪武南藏”和“永乐南藏”,还有一部为永乐十九年在北京开工雕造的“永乐北藏”。慈恩寺《大藏经》的明刻本,就是“永乐北藏”。“永乐北藏”经英宗与神宗两朝完成,全藏共6930卷。藏经印成后,颁赐全国各大寺院,流通极少。有学者考证,明版《大藏经》在全球仅存18部,具体到“永乐北藏”,存世量更少。

9、目前,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尚有接近整套的“永乐北藏”各一部,沈阳慈恩寺收藏的这部明版《大藏经》共6676卷,是较为完整的一部。

10、盖忠大和尚表示,慈恩寺几代人非常重视典籍的保存,这些不仅仅是佛教的瑰宝,也是沈阳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此次慈恩寺藏明版藏经入京展览,既展现了辽宁省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诚挚献礼。(现场记者:妙清桑强强)

二、太原放生河蚌在哪里

1、佛教在线辽宁讯2016年3月26日至3月27日,适逢观世音菩萨圣诞(农历二月十九)的殊胜吉日,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禅学名师吴言生教授应邀在沈阳汇才学院为同学们讲授禅宗智慧与心灵修炼。近百名同学认真聆听了吴教授的讲座。

2、讲座中,吴言生教授引用《法华经·普门品》经文,以及慧锷法师迎请观音菩萨的历史事件,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以《法华经》为代表的观音信仰的经典由来,以及以“不肯去观音”为代表的普陀山观音信仰的形成。吴教授说,观音菩萨践行佛陀本怀,立下普渡众生的大愿,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无限的慈悲心接引救化芸芸众生。吴教授同时勉励大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禀持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以强烈的责任感与勇于担当的大爱之心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奉献人生,那么可以把自己修炼成一位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具有责任感、奉献心的在家菩萨。

3、时逢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农历二月十九),为了进一步感受观音菩萨的能量,吴言生教授带领大家在蒲团上打坐,为大家传授了坐禅的要领,指导大家临摩了《心经》,和大家一起唱诵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将殊胜的功德回向给法界的一切众生。讲座在庄严喜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4、12月13日,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抱着失而复得的白尾海雕“巍鹏8号”。9日,周海翔发现追踪3年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失联,在志愿者、训犬员和工作犬的帮助下在距离沈阳约400公里的山区找到中毒受伤的“巍鹏8号”,并于15日将其安顿在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巍鹏8号”已携带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太阳能信号跟踪器飞行3年,传回上万信息,云端佛学,有助于解开海雕迁徙的奥秘。

5、6月11日,有着300余年历史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冰天诗社”以历史面貌重现沈城。

6、6月11日,是清初著名流人诗僧函可被流放沈阳“焚修慈恩寺”37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盛京名刹慈恩寺重修390周年。6月10日,沈阳市宗教局、沈阳文史研究馆于慈恩寺联合主办“纪念函可入沈370周年暨冰天诗社复社座谈会”,辽沈地区50余位文史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中央和省市十余家新闻单位进行了关注和报道。

7、座谈会上,诸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函可在辽海地区的文化贡献,给予充分评价。学者们对其作为清初流人代表,在苦难的流放境遇中尽显出的人性高贵,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学者们说,函可在12年的流放生活中,尽管冰天苦寒,遭遇一变再变,但其内心的高贵却未曾消蚀。凭着这种高贵,他抛弃物欲利益和功利得失,义无反顾地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火种。这种精神情怀,对建设文化高原,攀登文化高峰,对于辽海地区的文化繁荣,都具有非常之意义。

8、据悉,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慈恩寺将在组织好“冰天诗社”相关活动的基础上,邀请广东函可家乡在沈阳共建“函可纪念馆”,进一步弘扬函可的文化精神,为沈阳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掬一瓣心香。

9、函可,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早年寓居南京、北京两都,与天下名流巨儒切磋论交,声名倾动一时。崇祯十三年于庐山受戒,遁入空门,法名函可。明清易代之际,因撰写《再变纪》而获罪,于1648年6月11日被流放至盛京慈恩寺,成为清初第一位被放逐东北的流人,也是清代文字狱案第一人。

10、函可发配至沈阳慈恩寺后,在辽沈地区生活12年,直至坐化。他在12年里曾七坐道场,弘扬佛法,成为曹洞宗在东北地区的开山鼻祖。先后撰写各种体裁的诗歌1400余首,由后人辑成《千山诗集》21卷。同时还组织了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冰天诗社”,为推动东北地区的文化事业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诗歌咏叹故国之情,慷慨悲凉。同时又以隽永的文字,集中反映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既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又保存了许多史实,成为不可多得的兼有文学、史学、宗教、地方志等多重意义的历史文献。


参考资料

推荐图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