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陕西放生园放生黄鳝,《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致陕西陈柏生督军书

发布时间:2024-03-19 12:58| 有772位朋友查看

简介: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知州王希舜纂《兴安州志·古迹志》附八景云:“五峰梵钟,钟声清远,今无。5、王爱民代表陕西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讲话,对省佛教协会五年来的工作给予……

一、上海妙音放生群

1、光一介庸僧.毫无淑状。虽出家四十一年.离秦三十六年。而道业依然未成.无颜见故乡人.不敢再赋归於欤。去岁蒙阁下青盼.令定慧和尚促光回秦.弘扬法化。光虽感不去心.而实无才德胜此重任。故以最初立愿倘道业不成.即老死他乡.终不回秦为辞。阁下藻监高悬.遂原情而恕之。不肖如光.尚蒙如是嘉许。足见阁下尊德好道.为法为民之心。今春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光文钞出版。特寄五部.以答厚爱。秦地之民.素称良善.风日变.法律废弛.游手游食之败类.遂得肆意横行。勾通当地坏人.劫掠乡村.惨不忍闻。近数年中.有自秦来.言及秦地现状.无不哽噎涕零。盖土匪一至.遇稍有余裕者.则炮烙烧燎.无所不施.以期其尽献贮积而後已。其苦不堪.势必尽献。而一受此刑.即当时不死.亦难久生.多有富人之室.通皆掘地三尺。凡灶炕墙壁.悉皆毁坏.以求埋金。其淫掠之迹.为千古所未闻。以官府不能制.百姓无控诉。直同长处地狱.了无出期矣。此大帮土匪也。至於小帮.其人众虽少.其酷烈亦然。其来多在夜间凡闻有此消息.天将暮.先送女人於村外.或田禾中.树林闲.坟墓闲。即风雨霜雪.亦不敢归。小儿啼哭.则以物杜口.每有闭气致死者。男子多宿于房上。土匪一过.如火燎原.了无生物。此种苦况.说不能尽。尚不知其何所底止。阁下虽在秦地.实所未闻.以出则兵拥.居则兵卫。既未亲身察访.百姓亦难控诉.则无由而知。以是之故.凡稍有家资.可逃出外方者.悉皆弃祖籍.而逃命於他乡矣。上海逃者.不计其数.况各处乎。止一土匪.已属不堪。再加以靖国一军.数年交战.其兵所到处.蹂躏淫掠.何可名言。呜呼。秦人何辜.罹此鞠凶。阁下宿根深厚.才略宏远.以故士卒推为督帅。惜于往昔劫中.少结人缘。致多数人民.不肯爱戴。由是一般不为国与民虑者.私投南军.为靖国军.以与阁下对敌。虽鏖战数年.未分胜负.而两军对敌.炮声如雷.子弹如雨.所杀伤者.皆吾秦之同胞。其两军之兵.所经之地.人民遭其淫掠.亦吾秦之同胞。哀哉同胞.呼天不应.入地无门.身为鱼肉.其谁痛惜。光窃谓阁下虽则位尊威重.人莫敢侮。实与百姓之畏土匪.不相上下。凡欲行刺者.不知几何。况靖国军之揭旗声鼓.以为对敌者乎。幸阁下宿福深厚.卒未有虞.然两军交攻.固已危险万状矣。倘一有不测.则高堂二亲.及兄弟妻子.将何倚靠。况敌人之心.决难推孝友之情.以保护全家.不肯一加残伤乎。是百姓之苦荼.其毒尚浅。阁下之苦荼.其毒更深。中央政府.轸念民生.意谓阁下虽则才德深远.但以未洽民心.故有靖国一军.为之发起。阁下若退.靖国自可取消。以故特派阎督相代。阁下已经交谢.固当回思数年以来.仇敌林立。虽未受伤.亦甚危险。纵然军威赫赫.实属梦寐不安。即欲抽身事外.亦不可得。今幸有人替代.自可释此重任.退归田里.逍遥安乐.以孝友为为政.乐我天真。屏竞争於度外.化彼贪残。虽处竞争时代.身作羲皇上人。一则不负所学.一则永为民望。其于废专制而兴共和.与同胞而作幸福之名词.彻底相应.了无乖违矣。何可听不知大体.妄冀得功者之扇惑。拒不受命.帅兵相攻。俾人民涂炭.国用空乏乎哉。纵令阁下一战即胜.仍复原职.岂能免以後之各军相攻乎。夫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今非出于不得已.特以听谗谄面谀之人言.徒欲固己爵位.不顾百姓常遭涂炭.国家丧失元气。如此作为.如坚立射侯.以期众矢交集。何可以最重之身命.与严慈兄弟妻子.日在仇敌中讨生活。印光虽愚.亦不以是为得计。纵始终无虞.于清夜静思中.能不愧怍于战死饥亡之兵民乎。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阁下之才略.乃智慧鎡基也。其民不佩服.群起而攻之。乃宿世少结人缘.现政未洽民心.是无势可乘也。无势可乘而强为之.是失时也。大丈夫欲建大功.立大业。未有不上顺天理.下合民心而能者。故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相时适宜.无所适莫。曾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祈阁下以孔子为法。以督军之位.视若毒薮.不但不起战事.亦复不生憾心。非惟秦民受赐.国家无虞。实则阁下获福无疆.余庆覃及後裔矣。若坚持此见.不肯回虑。则成乾卦上九亢龙之象。以其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必有後悔。悔之于後.将何及乎。孔子.释之曰.亢之为德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再言其惟圣人乎者.令人深思而取法也。纵阁下不以圣人自居.亦岂不欲趋吉避凶为哉。恳祈阁下上思绵祖宗之厚德.下思贻子孙之幸福。生知足想.顿息战事。则秦地人氏.尚可苏息。各处强暴.无从藉口。虽退归田里.实与秦民普施生死肉骨之莫大恩泽也。印光才德俱无.何敢干冒钧威。不过欲报答阁下一番厚爱.以冀秦民少受兵灾耳。由是不避诛戮.直词上陈。倘能俯鉴愚诚.则秦民幸甚.国家幸甚。又以阁下念切民生.必欲究祸福之所由来.善恶之所结果。一以开拓心胸.一以导化同人。故将自所存之感应篇汇编一部.佛学捷径.佛学基础.佛学起信编.佛学指南.六道轮回录.各一本.随函寄来。以期闲暇无事时阅之。则诚意正心.穷理尽性.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道.当自得于心矣。安士全书.为天下古今善书之冠。刘省长曾请四百部结缘.当已送阁下垂览矣。此外则感应篇汇编.即属第一。其论议虽不及安士全书之十分透彻.然于诸善书中.未见及者.况能过乎。余五书皆以由浅入深.由因果而至于了生死。无机不被.无法不摄。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法无定相.损益在人。有志于已躬下永劫常存之大事者.当不以光为多事也。佛法一闻.利益无尽。北通州王铁珊者.前清曾作广西藩台。以其地土匪甚多.彼遂设法剿灭.杀戮无算。至前年得病.一合眼即见身在黑屋中。其鬼无数.欲来逼恼.遂惊醒。久则复合眼.所见亦然.随复惊醒。凡三昼夜不能安寝。人已困惫不堪。其夫人教令念南无阿弥陀佛.彼遂竭诚朗念.未久即睡着.遂睡一大觉。病渐痊愈。方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铁珊去夏来山.亲与光道其事。光以此陈于阁下者.亦欲阁下得念佛之实益也。

2、陕西省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于2020年9月21日至22日召开。来自全省12个市(区)的佛教界141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陕西省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新修改的《陕西省佛教协会章程》;通过了《陕西省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决议》。

3、会议选举产生了以宽旭法师为会长,以续学、吉祥、仁钦扎木苏、隆道、道喜、演利、王宁波、本昌、宽昌、宽严、道宏、本悟、如孝为副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4、会前,陕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卢建军等领导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王爱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张林忠,省民宗委副主任李晓建、二级巡视员周荣乐参加开幕式。中国佛教协会发来贺信。

5、王爱民代表陕西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讲话,对省佛教协会五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省佛教协会今后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注重加强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全省佛教界不断强化政治认同;二是要注重弘扬传统,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要注重尊法守法,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主动将其融入信仰实践和现实生活;四是要注重以戒为师,不断加强教风建设,牢固树立我省佛教良好形象;五是要注重慈悲济世,坚持服务社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6、闭幕会上,陕西省民宗委副主任李晓建代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向大会的顺利召开和新当选的新一届理事会班子成员表示祝贺!李主任对省佛协今后工作从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的要求上来;以《宗教团体管理办法》施行为契机,全面加强佛教团体自身建设;积极发扬陕西佛教优良传统,助力我省追赶超越大局等方面提出要求。

7、新当选的宽旭会长致闭幕辞!他表示陕西佛教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将带领全省佛教四众弟子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引导陕西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加强道风建设,在推动佛教中国化建设上获得新进展。持续引导陕西佛教界加强自身建设,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正信正行,继往开来,为开创我省佛教更加健康有序的新局面,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8、会后,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王爱民等有关领导会见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并举行座谈。座谈中,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一一进行了表态发言,大家一致表示要坚持爱国爱教,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遵纪守法,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民主团结、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共同推动陕西佛教健康发展。

9、佛教在线陕西讯陕西省榆林市龙岩寺,多年来不但弘扬传承佛教文化,同时还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现代农业园和果园及绿化荒山,成为当地农林科技示范户,带动促进当地农民发展经济林,广布恩泽。现在,龙岩寺已建成生态宜居美丽的寺院,寺院香火更加旺盛。

10、地处榆林市榆阳区青云镇刘千河办事处的龙岩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其建在土壤贫瘠的土石山上,山石裸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近年经龙岩寺管委会不断的建设,填平了一条石山沟和多个小沟,在160亩石山上,建成水平耕地60亩和抽水、集雨灌溉设施两套,实现对农田自动喷灌和果园及山地树木的浇灌。40多亩果园内,引种成功丰田、金太阳、沙金红、串枝红等杏、桃、梨多种优质果树,所有山坡栽种有松树、柏树、香花槐、丁香、柠条、苜蓿等乔、灌、草,绿化率超过80%,做到水不下山土不流失,并有稳定的农业、林业经济收入。为此,龙岩寺周边杨家渠、高家沟、蔺家沟等5个村的很多村民,经常来此学习经济林栽种管理和抗旱保丰收技术。龙岩寺成为既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传播现代农林科技,广布恩泽。

二、广西哪里放生草龟最好

1、陕西安康汉滨区古刹简介

2、《大明一统志》:“在州治六里,有唐怀让禅师庵”。万历许尔忠《兴安州志》:“新罗寺,唐贞观年所建。”高寄《兴安州志》:“唐贞观初,酆王为新罗僧人建”。康熙《兴安州志》云:“在西津渡北,此山面水,俯瞰郡城。郡人谢御史毁寺葬祖,及寺毁而谢氏亦绝嗣。有铁钟重万斤,宋嘉定十七年所铸。”《重续兴安府志》云:“新罗寺钟,钟高五尺六寸,腰宽三尺八寸,重万斤。上无眼,是镛非钟,但相传已久,未可遽改也。款式甚古,有铭。铭曰:‘掩耳欲偷铃,铃声怕人听。声闻闻不闻,报答苦无定。我佛大医王,救汝聋聩病。返坠根尘中,方了生灭性”。并书有大宋金州江西新罗寺,化募十方施主,铸造洪钟一鼎,以光梵刹,上报四恩,下资三宥,普渡有情,同证善果者等字样暨施财姓氏。上层有篆文:‘皇帝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佛目长明’。格为六方,间以佛像,玲珑精巧,堪资考古者之抚摩也”。1990年8月间,文物工作者在遗址区发现巨型石赑屃2个(即碑下石座),又称石龟。据此则新罗寺庙址当在江北七里沟口半山上。故《兴安州志》云:“此山面水,俯瞰郡城”。

3、据传建于唐贞观间,原名竹林寺,唐高僧元静三藏创建,则天万岁通天间(696年)移寺东南高阜之万顷寺于竹林寺,始更名曰万春寺。怀让禅师在金州卓锡处。历经宋元,多高僧住持。康熙《兴安州志》云:“在汉水北白云山下,先名万顷寺,在今寺东南高冈上,后移寺于山阿,更名万春寺。创于南岳怀让,祖师开山,规制狭小。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林木丛郁,昔有大竹千竿,干霄可爱。入山门东折,为天王殿;中有平地,上筑露台,上建古殿五楹,中塑诸佛像皆古甚。回廊四周,僧寮环之。殿后转东有白莲池,其上陡壁不可登。顺治十六年(1659年)重修。寺前有万春洞,洞内外皆唐、宋、明人题名。中坐观音大士像,唐咸通十二年辛卯(871年)八月塑。宋宣和五年(1123年)七月,知金州军事李弦睹其岁久,特为设色。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州守李翔凤于洞门前刻“白云深处”四字,下有南岳禅师白云泉,一郡之名胜也。”《重续兴安府志》亦云:“万春寺,在城东北山麓下,有白云泉,邑名胜之区。康熙时,有白云禅师者,上道下兴,湛深佛理,深入佛海,传戒授徒,盛行一时。后值兵燹、山洪涨发,佛殿随圯,山门不振者八十有年耳,至光绪时始重修”。为兴安府僧会司所在。现寺已颓废,有房屋廿多间,为陕西省林研所实验基地。惟有白云洞重新修葺,供有观音大士造像。

4、天圣寺为唐元和间(806~820年)之杏溪寺,亦称杏溪兰若。唐诗僧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诗云:“门经众峰头,盘崖复转沟。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据陈敏先生编撰之《全唐诗人名考证》之《唐金州有杏溪》条云:“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又有《酬姚员外见过林下》诗;方干亦有《送姚员外赴金州》诗,是知姚员外即姚合。姚合亦有《杏溪十首》诗和《游杏溪兰若》诗:“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据此则唐元和间金州有杏溪寺无疑。1982年,安康公路总段工程队基建施工,于今张坎下菜园出土一方宋淳熙元年(1174年)买地券,券文云:“宜于金州西城县永宁乡第十四都杏溪村安厝宅兆”,是知天圣寺所在为宋之杏溪村。又据1984年金堂寺佛教管理委员会所编之《安康佛寺》油印稿云:“本寺开山祖师系唐代皎然三藏法师,初名华严寺,宋天圣年间(1025~会修,改今名”。按:皎然和尚未尝至安康,倒是默然上人与姚合唱和颇多,疑,皎然为默然之误。无论是皎然或默然,寺始建于唐代当是古今共识,到了宋天圣年间重修,才改今名天圣寺。故《兴安州志》云:“天圣寺,在西津渡之南。创建于宋时,”传说“宋有妙觉三藏弘教,元有松明和尚继任法席,戒德精严,闻于朝,颁《大藏》全部,开期传戒,法侣流布四方”(《安康佛寺》)。康熙《兴安州志》又云:“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修,成化中又修。明末毁于寇,惟钟楼仅存。中有古柏二株,盖不记年矣。明末国初,枯而复生。顺治十六年(1659年),游击屈复泰重建。前为山门,后为天王殿,最后为大雄殿,东偏为伽蓝殿,西偏为地藏殿,最后为藏经楼,中贮《大藏经》一部。极北汉江之滨为弥勒殿,规模颇壮丽可观。”

5、《重续兴安府志·金石志》载:民国初,“寺存毗卢佛造像一尊,高四尺五寸,睁眼,细腰,确为隋时物。”毗卢佛,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即守护神。善神。被佛教徒视为具有保护能力,并能创造和降魔之大神。鲁论《重续兴安府志》谈安康宗教时说:“天圣寺惜后起无人,无英才大德卓锡。仅能维持现状,所以无大发展,”清末民国初,“有寺僧静斋,上达下寿者锐意图治,振兴宗风,始遣其徒先后四方求戒,自此方有一线曙光。”《安康佛寺稿》亦云:“清末民初,达寿老和尚继任法席,整顿寺宇,开单接众,并剃度弟子八人:古成、古宝、古莲、古训、古鼎、古原、古金、古醒,继往开来,寺业兴旺,又捐资兴学,广培僧材,亲送莲、训、鼎三人到西安卧龙寺受戒,送古宝到南京宝华山受戒。古氏兄弟学业精进,毕业回山,重修戒律,再修法堂,慈云更荫,慧日重明,安康佛教一改旧观。”

6、1953-1957年,安康佛教协会设此,选送古鼎赴中国佛学院学习,业毕卓锡西安草堂寺,达寿和尚解放前夕圆寂,遗嘱古训管理寺务。1957年寺为安康水泥厂占据,1959年水泥厂下马,被弹花社占用至今。现殿堂楼阁大部已毁,但旧貌尚存。

7、报国寺,亦名五峰寺。据清康熙《兴安州志》云:“南五十里曰五峰山,五峰如掌,报国寺在焉。有巨钟,声闻数十里,昔人朝贺习仪之所也。”传唐贞观年间所建,历有修葺,明成化戊戌(1478年)太守郑福创修《金州志》,“五峰梵钟”列入金州八景之一。白河县令普晖参与编修《金州志》,为八景作诗云:“五峰楼阁渺氤氲,时有孤钟四远闻。惊起龙眠行法雨,换回鸠梦绕禅云。传来斋后儒生苦,扣到师前弟子勤。记得凤楼更漏尽,千官喜听觐明君”。其时寺庙尤在,钟声可闻。迨至明嘉靖丁亥年(1527年),知州郑琦《补修金州志》,学正李正芳亦题八景诗附之,其中《五峰梵钟》诗云:“神物遥传不记年,数声风送自遐天。星残万壑流遗响,月落千门散晓烟。雷鼓远闻惊鹤舞,丰山灵应起龙眠。姑苏曾记寒山夜,又伴清音到汉川”。从诗中可知,嘉靖间寺院钟声仍在。据此,五峰寺当毁于明末。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知州王希舜纂《兴安州志·古迹志》附八景云:“五峰梵钟,钟声清远,今无。”《山川志》亦云:“今寺与钟俱乌有矣”。

8、圆觉寺即唐琉璃寺,清康熙《兴安州志》云:“五堰河有琉璃寺。”《陕西通志》亦有相同记载。五堰河在汉滨区石转镇,为凤凰山南麓著名丛林。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有悟惮师住持其间,因号琉璃上人。唐代诗人贾岛从弟无可上人卓锡金州草堂寺时,琉璃上人曾入城与之印证。无可因有《春晚喜悟禅师自琉璃上方见过》诗,以记其事。遗址发现清嘉庆九年(1804年)《修葺圆觉寺上殿碑》云:“圆觉寺,古琉璃寺也。创于唐,传为琉璃上人道场。明末兵燹,寺倾圯颓败,香火不振,山门寂寞。康熙间虽云重修,填罅补漏而已。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洋州圆觉寺僧觉悟,志在振兴,更修山门三座(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象征‘三解脱门’),妆饰圣像一新,遂更名圆觉寺也。”圆觉寺,旧为山南大寺,毁于1958年。安紫公路穿寺而过,大殿遗址今为公路养护段所在。1975年农村修梯田时,曾出土大毗卢遮那佛石像一尊,高150米,结迦跌坐于莲台之上。据村民讲:平时四人都抬不动,那天两个人毫不费力地就将佛像抬上石坎,面向西南,端正摆妥,至今被村民道为奇事。今像已佚。

9、位于汉滨区瀛湖镇南天柱山,传为唐觉海禅师创建。据地方志和山上碑文记载:山为唐韩湘修真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立之《镇守陕西兴安汉羌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左都督杨公德政碑》云:“天柱山旧有韩真人洞,立有大罗天仙祠宇”。从而得知,天柱山古已释道一堂。故清光绪十六年十二初一日(1891年1月10日),所立之《天柱山庙公议戒律条规碑》云:“维我天柱山,即古之白云寺。盖自本朝初,杨公、德公始创真人庙”。真人庙又叫祖师殿,即上殿,中殿为佛释,前殿即天王殿。明代成化年间,金州知州郑福篡《金州志》“天柱伟峰”为古金州八景之一。

陕西放生园放生黄鳝,《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致陕西陈柏生督军书

10、天柱山白云寺自创立之日起,历代皆有修葺,尤以清代为甚,现寺内存碑三十余块,皆为善信捐资重修内容,惟《天柱山庙公议戒律条规碑》为重要,被民间称为天柱山十戒。戒律,梵文为毗奈耶。东汉建宁三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次有《比丘诸禁律》,三国魏嘉平年间释昙摩迦罗与释昙谛译出《四分羯磨》及《僧祗戒心图记》,中国僧人始有戒律约束。世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类。天柱山戒律为安康释教自立戒律,带有浓郁地方色彩。


参考资料

推荐图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