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放生鳖的功德利益,衲衣的来源与功德利益

发布时间:2024-04-22 09:45| 有343位朋友查看

简介:比丘少欲知足,远离世间之荣显,故着此衣,粪扫衣是就衣服的取材来说的,衲衣是就法衣的制作方法来说的。’比丘穿着衲衣有十种利益。这十种穿着衲衣利益为:惭愧。以上这五种……

一、杭州放生公鸡在哪里

放生鳖的功德利益,衲衣的来源与功德利益

1、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片修补缝缀所成的法衣。衲衣的“衲”就是缝补的意思。《类书纂要》云:“衲,补缝也。”衲衣又作纳衣、粪扫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五衲衣”,是指由五种颜色的碎布补缀而成之衣;“百衲衣”,则指以各色碎布所补缀而成的衣服。

2、僧侣由于穿着衲衣,故亦自称衲僧、老衲、布衲、野衲、拙衲等。穿粪扫衣是比丘十二种头陀苦行之一。比丘少欲知足,远离世间之荣显,故着此衣,粪扫衣是就衣服的取材来说的,衲衣是就法衣的制作方法来说的。又比丘常自称老衲、布衲、衲僧、衲子、小衲等,僧众呼为衲众,都是取自比丘穿着衲衣之义。《禅林象器笺》云:“文字虽出经论,禅僧常着之,故称有衲僧,问有衲衣下事。”

3、衲衣的来源主要有五种。据《释氏要览》云:有施主衣,无施主衣,往还衣(包死人衣),死人衣,粪扫衣。《释氏要览》云:“粪扫衣有五种:道路弃衣,脱厄衣也;粪扫处衣;河边弃衣;蚁穿破衣;破碎衣。五种衣的第一种为丢弃在道路上的衣服,第二种是被人丢弃在垃圾堆中的破布;第三种是被人丢弃在河边的废弃的布料;第四种是被昆虫蚂蚁虫蛀过的布料;第五种是破碎的布条。另一种五衲衣的说法为:火烧衣;水渍衣;鼠咬衣:牛嚼衣;丢弃衣。以上这五种衣物,天竺人比较忌讳,因而不曾被采用、这五种衲衣与粪扫衣意义相同,因而也称为粪扫衣。

4、为了去除比丘弟子的虚荣心,专注修道,圆证菩提,佛陀要求弟子穿着衲衣。如《大智度论》云:“佛意欲令弟子随道行,舍世乐故,赞十二头陀。如转法轮时,五比丘初得道,白佛言:‘我等着何等衣?’佛言:‘应着纳衲衣。’比丘穿着衲衣有十种利益。”如《十诵律》云:“若衲衣不贴田相,不许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在粗衣数;少所求索;随意可坐;随意可卧;浣濯易;少虫坏;染易;难坏;更不余衣;不失求道,”《十住毗婆沙论》中所列出的穿着衲衣的十种利益,与上述十种利益并不相同。这十种穿着衲衣利益为:惭愧;障寒热毒虫;表示沙门仪法;一切天人见法衣尊敬如塔;厌离心者,染衣非贪好;随顺寂灭,非为炽然烦恼;由着法衣有恶易见;更不须余物庄严故;随八圣道故;当精进行道,不以染污心于须臾间。

5、《十诵律》中也说到穿着衲衣的益处:“体是贱物,离自贪故,不为盗所贪,常得资身。故少欲者,须济形苦,故上士着之。”

6、出家人穿着衲衣,还具有多种功德。如《诸善根经》云:“世尊告诸比丘:大迦叶常修阿兰若,行乞食,衲衣粗弊三衣,边外远住,少欲知足,乐远离行,于一切法,心不与合,声闻功德皆悉具足。”

7、对于佛制比丘穿着衲衣的本意,在《大乘义章》卷十五(头陀义两门分别)中有论述:“言衲衣者,朽故破弊缝衲供身,不着好衣。何故须然?若求好衣,生恼致罪,费功废道,为是不着;又复好衣未得道人生贪着处;又在旷野多致贼难,或至夺命。有是多过,故受衲衣。”

8、衲衣虽然也称为粪扫衣,但与纯粹的粪扫衣也有细微的区别。衲衣与粪扫衣虽然指称同一事物,但粪扫衣是从制衣的材料来说的;衲衣则是从衣的制作方法来说的。

9、在禅宗史上,常有以“衲衣”作拈提话头的公案。比如《传灯录·多福和尚章》中说,有学僧问多福和尚:“如何是衲衣下事?”多福和尚说:“大有疑人在?”学僧问:“为什么如此?”师说:“月里藏头。”

10、所谓“衲衣下事”,是指僧人的本分事。因为,衲衣之下即身体,故称为僧人的本分事。当僧人请问如何是衲衣下事的时候,多福和尚知道学徒陷入言语的窠臼,他并没有顺着学僧的思路来回答,而是用一句“大有疑人在”来斩断学僧的妄想情见。多福和尚之所以如此回答,是由于禅的宗旨是以“不说破”为原则,即所谓“开口即错,拟议即乖”。即便多福和尚已经向学僧作了提示,但学僧仍然执迷不悟,还继续问“为什么如此”,多福和尚于是就再用一句“月里藏头”加以拦截,意在令学僧于“心思路绝”时触缘悟道。

二、福州哪里有可以放生的地方

1、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居”之为利益乎?岂曰:“王臣护法,信施恭敬,上不役于官,下不扰于民,而有自然清闲逸乐”之为利益乎?

2、古有偈曰:“施主一粒米,大似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又云:“他日阎王老子与你打算饭钱,看你将何抵对?”此则出家乃大患所伏,而况利益乎?

3、所谓出家之利益者,以其破烦恼、断无明,得无生忍,出生死苦,是则天上人间之最胜,而父母宗族被其泽也,不然则虽富积千箱,贵师七帝,何利益之有?吾实大忧大惧而并以告夫同业者。

4、古来大德有言:“第一等的人,乃是出家人最好。”民间也一向流传着一句话:“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这些话都是赞叹出家,而没明确说出出家利益的所在,到底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呢?难道说,不必耕种,不去织布,就有饭吃,有衣服穿,就是出家的利益吗?或者说,不必买屋子,不必租房子,就有居住的地方,就是出家的利益;或者说,国王大臣拥护,信徒施主恭敬,上不受官吏使役,下不会干扰庶民,而且自然清闲飘逸的快乐,就是出家的利益吗?

5、古人有一偈说:“施主一粒米,大似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带角还。”(注:披毛带角即作畜生。)又说:“他日阎王老子与你打算饭钱,看你将何抵对?”由此看来,出家反而隐伏着一桩大灾祸,还说什么利益呢?

6、所谓出家的利益,乃是能破烦恼、断无明,证得无生法忍,了脱生死。这才是天上人间最尊胜的事,而且父母宗族也才能受他德行恩泽的荫被。不然的话,虽然富有到有千箱黄金,荣贵到作了七代皇帝的国师(如清凉国师),也没什么利益可说啊!我实在忧惧万分,怕犯了这个大过,同时告诉同修们互相警惕共勉。

7、各位大德:阿弥陀佛,今天诸位能于百忙之中,来参加念佛法门“无量寿经”的研讨,因缘特别的殊胜。佛法常讲:‘一切法不离因缘。’经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也就是宣讲这一部“无量寿经”。我今生学佛的因缘特别的殊胜,一九八六年一月五日,广钦老和尚正准备往生的时候,幸运的我,参加往生大会,亲眼见到他预知时至,正念分明,身无病苦,亲自带领我们念佛,现场如同西方极乐世界,所有菩萨皆来迎接,场面感人,因缘殊胜。

8、我亲近老和尚前后十年,他只教我念佛,而我业障深重,无法信受奉行,眼看著师父就要走了,心中是又难过又著急,泪流满面,希望他能够再住世,但是他往生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不过他很慈悲的介绍我听经,因而认识了这一部“无量寿经”,才知道念佛的殊胜。

9、我们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教,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因为我们称佛为本师,而学佛者自称为弟子,佛与我们是师生的关系,学佛是在恢复我们本有的无量智慧与德能,能够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认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那么我们学佛该从那里下手呢?首先,我们要‘一门深入’读诵主修的功课,也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因为这部经份量适中,事理因果详明,老实依教奉行的人,无不快速的感应道交。

10、我们要效法法藏比丘在因地的修行,也就是极乐世界的成因,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相应,思惟法藏比丘是如何的积功累德。


参考资料

推荐图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