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曾居士的疑问解答:华雨集第五册深度解析

发布时间:2024-04-22 09:06| 有273位朋友查看

简介:然而,有漏业果虽灭,慈悲、愿力、智慧等业流却会越来越强大(这相当于科学家尝试的失误和失败,但不仅是失误和失败,还有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无师自通地悟入正法,……
曾居士的疑问解答:华雨集第五册深度解析

答曾鸿清先生 一、世间不圆满,不尽人意。佛法传于世间,却不能摆脱诸行无常,终将灭亡。因此,在前佛与后佛之间,存在着一个没有佛法的时代空白。现在的佛法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所传。释迦牟尼佛说,后人可以依法修行,获得解脱,就像 "如果善用这些定律、定理和公式,就可以解决很多 ...... 问题 "一样。然而,如果每个人都是如此,又怎么会有无师自通、大彻大悟的佛陀呢?科学家也是 "经过多次尝试和探索,才得出 ...... 比较成熟的结论"。释迦牟尼在修行时,并不急于自我实现,而是强调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正如《摔地喻》(等)中所说,万物皆会消逝。然而,有漏业果虽灭,慈悲、愿力、智慧等业流却会越来越强大(这相当于科学家尝试的失误和失败,但不仅是失误和失败,还有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无师自通地悟入正法,转化为佛陀的智慧。其次,佛法的本质博大精深,传说释迦牟尼成佛后 "不欲说法"。如果当时没有为大众说法的这种根性,即使起了信心,也未必能证悟。因此,佛陀在说法时,首先会讲 "正法"--布施、持戒、行慈悲等。如果有可能相信并理解深奥的佛法,那么佛陀就会说 "我不会讲"。如果有可能相信深奥的佛法,那么我们就会谈论因果报应、八正道(四圣谛)等。对于那些能信、能理解但不能证悟的人,他们会逐渐形成法器,然后能够修炼并进入法器。因此,释迦牟尼说法是一种方便。南传: 法经趣有 "吉祥悦意"(《世间经》)、"破除疑惑"(《治病经》)、"满足愿望"(《人间经》)、"显现真义"(《第一义谛经》),这也是将其整理为四阿含的原因。"无上道说 "虽说 "无上道说",但又说 "以种种方便显第一义"。大乘的异方便(六度、建塔、造像、供养第三,修行证果并不局限于僧侣。证得初果和二果的在家弟子仍有家庭、男女和正常的生意。只有证得三果的在家弟子才能远离淫欲。只有证得第四果阿罗汉的人才必须离开家;也有教派说 "有在家阿罗汉"。在释迦牟尼时代,在家弟子可以证得究竟圣果,这是事实。佛陀涅槃后,弘法以出家僧团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必须出家才能获得解脱。在佛陀时代,出家弟子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每天乞食之后,大多住在僧团(依戒律)中,听闻佛法,修习禅慧,这样更容易开悟。而如今,适合 [P293] 专门修行的寺院已经不多,有些人 "袈裟多了事"。僧人独居,按自己的财产生活,也是有违律法的。在佛的世界里,僧人为了自己的生死而精进修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僧人太多(他们可能无法真正修行),或者寺院太富裕,就会引起世俗大众的反感。我希望佛教的逐渐净化和纯正佛教的复兴能够适应现代!

注:原书中[]处文字略小。


参考资料

推荐图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