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洞悉内心:明镜的启示,看见真实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4-04-16 08:58| 有496位朋友查看

简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本无树 "。北宗与南宗的区别在于,南宗强调顿悟,认为观念的瞬间转变是开悟的关键,而北宗则坚持渐悟,认为开悟必须经……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唐代本土化,被称为禅宗。禅宗的中国创始人是菩提达摩,禅宗第五代衣钵传人是弘忍。弘能之后,禅宗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的慧能继承了弘忍的衣钵,是中国化的禅宗;而神秀则创立了自己的北宗,是印度化的禅宗。北宗与南宗的区别在于,南宗强调顿悟,认为观念的瞬间转变是开悟的关键,而北宗则坚持渐悟,认为开悟必须经历一个渐修的过程。

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在选择继承人时,要求弟子神秀和惠能各写一首偈子,以表达他们的悟道之深。神秀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神秀悟性不够。惠能读了神秀的偈语后,也作了一首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读后大为赞赏,便将衣钵传给了惠能。神秀不服,自立门户,南北宗遂分。

事实上,神秀和惠能的两句诗分别包含了渐悟和顿悟两派的概念。相比之下,作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观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要理解这首诗,我们必须先理解它的意象。在梵语中,"菩提 "意为觉悟,"明镜 "暗指佛的境界,"尘埃 "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烦恼。其次,结合佛教万法皆空的思想,可以理解为 "菩提 "和 "明镜 "只是概念,概念产生分别,分别是为了比较,比较产生烦恼。但 "菩提 "和 "明镜 "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不会产生所谓的烦恼。

其实,"菩提本无树 "就是说万物的本源是没有差别的。之所以后来有了差别,是因为人们为了区分事物而制造了无穷无尽的概念。有了概念就有了区别,有了区别就有了比较,有了比较就有了无尽的人生烦恼。觉悟是一种超越,超越需要摆脱烦恼,而要摆脱烦恼,就必须学会无差别地看待事物,而要做到无差别地看待事物,只需要瞬间改变观念,即看清万物本质上是相同的这一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一个开悟的人,只是我们的悟性会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消亡。

洞悉内心:明镜的启示,看见真实的自己


参考资料

推荐图文

随机推荐